免费
1.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社区矫 正工作。 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行法律监督。
A.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公安机关 D. 乡镇机关
2. 依法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A.乡镇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3. 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自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生效之日起 日内通知执行地 社区矫正机构,并在 . 日内送达有关法律文书,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执行 地公安机关。
A. 五 十五 B. 五 十 C. 十 五 D. 十 十五 4.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社区矫正机构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后 日内作出裁定,
将裁定书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和公安机关,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A.三十 B.二 十 C. 十五 D.五十
5.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社区矫正对象送交监狱或者 看守所执行。执行以前被逮捕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 日。
A.2 B.0.5 C.1 D.1.5
6. 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A.村委会 B.居委会 C.司法所 D.司法局
7. 社区矫正对象为女性的,矫正小组中应有 成 员 。
A.直系亲属 B.妇女组织中的工作人员
C. 女性 D. 男性
8.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社区矫正机构的减刑建议书后 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 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A.半个月内 B.十五日内 C. 一个月内 D. 三十日内
9. 社区矫正对象殴打、威胁、侮辱、骚扰、报复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参 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及其近亲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 赔偿责任 D.连带责任
10. 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 ,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 正工作。
A.社区矫正局 B. 社区矫正领导小组
C. 社区矫正委员会 D. 社区矫正联席会议
11. 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自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生效之日起 内通知执行地社 区矫正机构。
A. 三日 B. 三个工作日 C.五个工作日 D. 五日
12.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生效 之日起 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A. 十日 B. 七日 C.十五日 D. 五日
13. 对社区矫正对象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的期限不得超过 对于期限届满后,经 评估仍有必要继续使用的,经过批准,期限可以延长。
A. 一 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D.六个月
14. 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或者被赦免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社区矫正对象发放
A. 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B. 期满鉴定表
C. 刑满释放证明
D. 矫正效果评估书
15.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 应当及时将社区矫正对象送交监狱或者 看守所执行。
A.公安机关 B.监狱管理机关
C. 人民法院 D.社区矫正机构
16. 《社区矫正法》自 起施行。
A.2020 年 1 月 1 日 B.2019年12月28日
C.2020 年12月1日 D.2020 年 7 月 1 日
17. 下列关于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立和撤销,说法错误的是:
A.设置和撤销社区矫正机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按 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B.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由市级社区矫正机构具体承担
C. 未设置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的,由上一级社区矫正机构具体承担
D.省、市两级社区矫正机构主要负责监督指导、跨区域执法的组织协调、与同级社 区矫正决定机关对接的案件办理工作
18. 执行地 社区矫正机构、受委托的司法所要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 心理特点、健康状况、犯罪原因、悔罪表现等具体情况,制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 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
A.县级 B. 市级 C. 省级 D. 区级
19. 社区矫正对象确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的,应当经执行地县级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受委
托的 _ 批准。
A. 派出所 B.司法所 C. 镇政府 D.街道办
20. 社区矫正对象确因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应当由本人提出书
面申请,由执行地县级社区矫正机构批准,批准一次的有效期为 0
A.6 个月 B.1个 月 C.3 个月 D.2 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